毛澤東主席的次子毛岸青2007年3月23日4時20分在北京逝世,享年84歲。出生于湖南長沙的毛岸青,是毛澤東跟楊開慧所生的兒子。他童年時在上海被特務巡捕打傷頭部,輾轉被送往巴黎及莫斯科治病。1947年回國后在軍事科學院從事研究工作,1960年同作家邵華結婚,生下的兒子毛新宇也在軍事科學院從事研究工作。
噩耗傳出后,邵華京山娘家的親人紛紛表示哀悼和悲痛,并希望縣委、縣政府代表他們向其家人表示慰問。京山縣委、縣政府已派人于昨日赴京吊唁。
3月25日,記者采訪了毛岸青來京山時親密接觸過的京山縣文化館干部程義浩、張長纓兩位老同志。
張文秋的二女婿
毛岸青的妻子邵華是烈士陳振亞的女兒,母親張文秋是京山人。邵華從小經歷坎坷,歷經磨難。1960年,由大連市委、市政府主持,毛岸青和邵華在大連舉行婚禮。毛澤東非常滿意這樁婚事,雖然沒有參加他們的婚禮,但給邵華送了一塊手表、一臺熊貓牌收音機,作為他們的新婚禮物。這兩件物品,邵華夫婦一直保存到現在。邵華和毛岸青在大連度過了一段新婚歲月之后,于1962年回到北京看望父親毛澤東。一次在中南海,邵華向毛澤東提出想讀書的要求,毛澤東認真地說:“孩子,你愿意學習,這很好嘛,這件事我讓秘書同志來幫你辦。”不久,邵華進入北京大學中文系繼續求學。考慮到邵華是毛家的新媳婦,毛澤東建議毛岸青帶著她回韶山去見見父老鄉親,看望外婆,給媽媽楊開慧掃墓。那是邵華第一次湖南之行,韶山父老鄉親的熱情給她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。毛岸青與邵華盡管經歷了風風雨雨,但兩人始終相親相愛、相敬如賓、相互幫助,可謂一對知心愛人。
1984年1月,已是81歲高齡、從中央組織部離休整整一年的張文秋帶著大女兒劉松林、二女兒邵華與女婿毛岸青、外孫毛新宇等人回京山娘家,重圓故鄉夢,她想讓子孫后代知道和實地了解這塊先輩曾經浴血戰斗過的地方。可是毛岸青在途經武漢時,忽然生病了,一個人留在武漢住院看病。
事隔兩年之后的1986年3月,應京山縣委多次邀請,張文秋興致勃勃地帶著邵華、劉松林、毛岸青等再回京山。這次毛岸青的身體狀況極佳,這也是他唯一一次到京山。那時,張文秋已83歲高齡。
這次,他們在京山住了兩天,并專程到孫橋鎮祭掃張氏祖墳,看望了當地村民。毛岸青在當地縣政府負責人的陪同下,前往京山縣城區最高的山上———縣廣播電視轉播塔上栽了一棵長青樹。這棵樹至今枝葉茂盛,茁壯成長著。
他們還參觀了京山烈士公園,瞻仰了革命烈士紀念碑,游覽了空山洞,毛岸青還興高采烈地題寫“我很熱愛京山人民”幾個大字。20多年來,這幾個大字懸掛在景區大門口,一直讓千千萬萬的海內外游客參觀、留影。這里的導游總是很自豪地向游客夸耀:這是京山的女婿毛澤東的兒子毛岸青題的字。在休息時,毛岸青還和當時的縣政府辦公室主任方維林下了幾局國際象棋。連日里參觀、訪問、演講、座談,他們看到京山如此迅猛地發展,心中很激動很高興。
毛岸青給京山空山洞題字
邵華帶領家鄉人到湖南參觀
據稱,毛岸青與張文秋的感情非常好,就像親生母子一樣。2002年9月,邵華回到京山后,還帶領京山縣文聯、文化部門的工作人員,到湖南韶山劉少奇等人的故居去參觀。
據介紹,毛岸青的性格比較內向,言語不多,但是非常有想法。和邵華結婚后,毛岸青經常給張文秋彈琴,還唱俄文版的歌曲《喀秋莎》、《莫斯科郊外的晚上》等。毛岸青俄文學得呱呱叫,中文卻要遜色得多。
關注京山的經濟發展
2001年6月,在中國共產黨建黨80周年前夕,京山縣委、湖北電視臺組成采訪團,赴北京看望98歲的張文秋老人,張文秋和毛岸青、劉松林、邵華、毛新宇熱情接受了采訪,拍攝了電視片《踏遍青山人未老》。當時張文秋和毛岸青一起住在北京西山城郊花園的寓所里。因全國各地采訪的記者特別多,日程安排緊,張文秋聽說京山采訪團來了,臨時調整時間,先接待京山采訪團。當時采訪花了二十幾個小時,張文秋還專門安排劉松林、毛新宇、張少林接受采訪。毛岸青當時身體不是很好,所以沒當面接受采訪。
張文秋老人心系故鄉,長期堅持閱讀、收藏《京山報》,寫了許多關于故鄉的詩詞。《京山報》每期報紙出來之后,都要把報紙寄給張文秋一家人,以便使他們一家對家鄉的新成就有比較全面的了解。毛岸青等人收到報紙后,都會非常仔細地看完全文,并表示非常關心京山當地經濟發展,并在家人聚會的時候,討論京山的發展問題。